基层减负就是要把基层干部从各种形式主义之“负”中解脱出来,腾出有效的时间和精力,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。但要防止部分干部趁基层减负之风,产生歇口气、松松脚、工作放一放的念头,错误以为工作担子轻了、责任减了,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。
近日,浙江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出台了保护督察基层减负十条措施。这一暖心举措,再度让贯彻落实中央“基层减负年”部署在生态环保圈引发热议。这也反映出,当前给基层减负的急迫性和重要性。笔者认为,当前基层减负必须紧抓关键、切中要害,方能事半功倍。
要深刻认识,基层减负减的是“形式责任”,而不是“实际责任”。基层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平台,肩负污染排查、点源治理、监管执法等重要职责,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力量。但是长期以来,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、街道一级党员干部,大量时间精力都花在开会、整理材料、陪同上级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履职事务上,占用了大量职责工作落实的时间和精力。
基层减负就是要把基层干部从各种形式主义之“负”中解脱出来,腾出有效的时间和精力,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。当前,特别要防止部分干部趁基层减负之风,产生歇口气、松松脚、工作放一放的念头,错误以为工作担子轻了、责任减了,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保持加强建设战略定力,不动摇、不松劲、不开口子”。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到了“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”的关键时期,基层如果松了劲,就容易开“倒车”,再抓紧抓实恐怕就很难了。特别是在生态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过程中,做到减负不减责、松绑不松劲,进一步压紧压实基层责任,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。
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推动深入调查研究工作,是减负不减责的重要工作方法。生态环境问题是系统性、综合性问题,没有扎实的实地调研,就找不准问题的关键,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措施。在没弄准弄清情况的时候,有的部门习惯搞“一网打尽”,给相关单位派任务,彰显“完美履职”。基层部门则因为缺乏专业指引,拿不准治理方向,每逢检查就致力于准备形式多样的材料,企图以“苦劳”换“ 功劳”。长此以往,治污的关键问题找不准,部门职责划不清,反复治、治反复也就成为必然现象,各级部门负担不减反增。
用好考核指挥棒,也是基层减负不减责的正确导向。不同的地方、不一样的单位,其经济基础、环境资源都有着一定差异,绝不能搞考核“一刀切”,更不能一旦涉及环境提升工程,就按任务下达任务指标,不顾实际强行压缩工程时限。为此,笔者认为,必须科学评价客观结果,在“考实”上下功夫。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规则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应该用监测数据评价考核,用数据说话,到现场核查,听群众意见,才能让考核简约而不简单,推动责任落实才最有效。
编辑:程彩云